海昏侯博物馆

简介
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,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关西村,占地面积118802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39250平方米,其中地上两层,建筑面积31465平方米,地下一层,建筑面积7785平方米。2019年4月7日,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实现主体结构封顶.截至2021年末,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出土金器、青铜器、玉器、竹简、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(套)。

金色海昏——汉代海昏侯国历史与文化展
该展览展示了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的基本陈列,通过对海昏侯国遗址、海昏侯墓园的完整介绍,以及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大量文物,全面展示了海昏侯国的历史与文化,反映了西汉皇室、列侯的日常生活,体现海昏侯国文化遗存见证南方开发、中西文化交流等历史意义。

典藏精品
“刘贺”螭纽玉印:该印由和田白玉制成,玉质坚硬莹秀,局部有浅褐色沁斑,为汉代常见的“方寸之印”。印文“刘贺”二字为阴刻篆书,字迹线条粗细一致,左右等分,规整大气。印纽为高浮雕幼螭,螭身一侧生双翼,螭角、螭尾均阴刻作纽丝状,造型生动。螭为龙的九子之一,西汉螭纽玉印,除此印外,目前仅见“皇后之玺”玉印和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一方无字玉印,“刘贺”玉印采用皇帝玺印才能使用的螭纽造型,在汉武帝时期规范印章制度之后的私印中罕见。
熊形石嵌:呈片状,单面浅浮雕,整体呈侧身蹲踞状,熊形爪足,作抚胸招手式。头部为正面剪影,似熊面,小耳圆眼,双眉上挑,张嘴吐舌,兽身圆胖,以涡纹勾勒关节,四肢粗壮有力。此器物雕琢细致,线条流畅,神兽刻画传神,活灵活现。从审美的角度看,熊形石嵌饰因形象怪异而更显神秘。
孔子徒人图漆衣镜:集镜体、镜背、镜掩(镜盖)、镜架与图文于一体。其中镜体为光洁的矩形铜板,出土时从中间断裂为上下两块,通体素面无纹饰。镜背木质,保存较为完整,表里均髹红漆,上绘孔子及其弟子画像。此外,衣镜上有1850个字,这些文字用墨汁在漆木器上书写,字迹清楚,内容涉及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,另有《衣镜赋》19行文字。由此可见,这是一面具有 “图史自镜”作用的穿衣镜。